详情
问你个问题:你相信人性是善,还是恶?
如果相信人性善,那为什么有时候好人未必有好报?
如果是恶,那我们的道德基础是如何建立和传承的呢?
其实你也不用纠结,关于人性善恶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的大热点,各大流派思想家也是众说纷纭。
这一讲,我们邀请到了国学大师鲍鹏山老师,为大家解述关于中国人的人性与道德的历史与传承。
百家争议人性问题
唯独孔子避谈不表态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唱反调”认为人性本恶,老子也持不乐观的态度;告子说人性无善恶,善恶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更有以出生来划分,认为人的善恶在出生时就决定了......
孔子,作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对人性问题的观点态度没有被记录传承,甚至当他的学生子贡问他时,他说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孔子避谈人性问题
为什么孔子避谈不表态呢?
鲍老师解析,孔子是一个非常诚实老实的人,对于人性不敢妄下定论,他认为人性不是科学、事实问题,而是涉及到了伦理、价值的问题。
但是当孔子的学生子路质疑好人一定有好报时,孔子内心估计是崩溃的。其实孔子也明白,仁德与智慧并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但他还是极力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
孟子明知证明不成立
却还极力论证人性善
尽管在中国文化影响程度上,孟子不及孔子,但极力将我们的道德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是孟子一生所推崇并为之努力的。
课程中,鲍老师分析了孟子为证明人性善,从科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多方论证,而没完成这项工作,即论证不成立。
既然这样,为什么孟子还在始终坚持呢?因为孟子相信,人性善,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试图唤醒内在良知让我们相信善,孟子则认为人性善是社会重要价值点,并用人性善构建了道德基础,努力推行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们发现,在善恶只是信念之间,人性是善是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不相信善。人类的伟大和尊严,有赖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前人用智慧让我们相信善、相信美、相信崇高、相信纯粹,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我们也相信,有信念的人越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好!
课程亮点
解读战国时期思想关于人性善恶 4种观点
1、性善论的证明:孟子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中国传统道德评判标准以及如何维系
3、孔子以唤醒人的内在良知引导人性向善
4、传统儒家思想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你 将 获 得
1、看清中国儒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早期发展脉络
2、树立正确伦理价值观的参考准则
3、面对复杂关系时的选择大智慧
4、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人际问题的能力
名师简单质朴的解读
8节人性道德课
探寻人性根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