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在人生低谷时,不要急于自责,或许你真正需要的是与那些熟人圈子保持距离。社会常教导我们要自我反省,但过度自责可能导致贬低和误解。我们要认识到,与熟人的交往往往带来疲惫和压抑,正面影响却寥寥无几。你可能未察觉,你的困境部分源于与那些消耗你的人过于亲近,缺乏界限,盲目听从他们的意见,成为了他们的“能量源”。只有远离这些熟人,你才能免受干扰,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是你变得更强的关键第一步。熟人往往喜欢装懂并紧抓不放,如果你的父母缺乏教育、爱和人生经历,可能会对你过于管控,影响你的前半生。即使他们爱你,如果无法提供正确指导,你应自主决策,不受他们期望的束缚。熟人提供的“指导”通常只是为了……
2024-10-02177
人与人相处,如同刺猬抱团取暖。靠得太近,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御寒。很多时候,距离并非是感情的终结者,而是感情的保鲜剂。与人交往,恰到好处的分寸最舒服,懂得留白的感情最持久。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天底下最复杂的事情便是感情纠葛。亲情不会因你一味靠拢而愈加浓烈,也不会因距离感而逐渐疏离。家庭关系中有个概念叫“浆糊逻辑”,意思是,亲人之间如果没有隐私,不分彼此,关系就会乱成一锅粥,矛盾也将随之升级。所以古人常说,“是亲三分客”。像对待客人一样,与亲人保持一点分寸感,才能维系家庭的和谐。越是亲近的人,越不能以爱之名入侵别人的生活。明确家庭的界限,学会……
2024-10-02194
从前,古都郊外住着一位哲人,他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有一位青年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于是去拜访哲人一探究竟。这位青年在家庭的“语言暴力”中长大,自幼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出身、容貌、学历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他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过去,在渴望改变的同时,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现。哲人认为,过去不是导致“现在不幸福”的原因。人们所抱怨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心理创伤等,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哲人进一步提到,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
2024-10-02274
1、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许多人认为“铁饭碗”意味着稳定和体面,以为抓住“铁饭碗”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于是沉迷于安逸稳定的生活,放弃了自我能力的提高。殊不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因此,永远不要放弃学习,持续进化你的能力、认知与格局。一是要持续打磨自己的本事,不断自我迭代更新,别让时代的进步成为你个人的悲哀;二是要多读书,无论是人文社科、经济历史,还是哲学心理,汲取多维度的知识,才能掌握社会和人生的底层逻辑。2、只过1%的生活。这几年,“极简”这个词很火,某种程度上,它是治愈人内心迷茫的良药。万事缠身时,放弃就是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别买,物质极简,才能轻装上阵;可刷可不刷的视频……
2024-10-02981
老人圣地亚哥是墨西哥湾海域上一名年迈的渔夫,尽管他身形消瘦、满脸皱纹,但那双眼睛却透露出一种永不言败的豪迈气概。然而,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每天的努力都以空船而归告终。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认为他运气不好,甚至渔夫们也开始拿他的失败开玩笑。就连一直跟随他的小男孩马诺林也被迫转到其他船上学习捕鱼。圣地亚哥捕鱼失败的经历,不正是现实中的我们吗?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努力读书就能出人头地,但即使手持顶尖文凭,也可能面临……
2024-10-02328
松弛,可能是一种允许所有事情发生的感觉。《打开心智》的作者李睿秋老师认为,松弛感的本质是放下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著名生涯咨询师古典老师与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哈克的一次对谈中,哈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早上7点28分,他要送孩子上学,骑摩托车3分钟车程,但7点30就要上课。尽管看起来会迟到,哈克老师并没有特别焦虑,而是选择不匆忙,让孩子享受早餐,并愉快地送她到学校。紧迫是外部环境,但……
2024-10-02408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5岁的小男孩哭着吐槽自己的爸爸,指责爸爸只知道让他学习,自己却玩手机、不学习。这个场景让人感到心疼,也反映出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双标”行为:允许自己玩手机,却不让孩子玩游戏;自己下班后躺平,却催促孩子一回家就学习。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影响”,指的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并将其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如果父母自身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孩子也很容易变得消极和颓废。心理研究表明,父母的双标行为会导致孩子……
2024-10-02458
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15岁的男孩整天游手好闲,待在家里玩游戏,不愿找工作或自考大学文凭。他的妈妈每天督促他学习,但男孩却拒绝上辅导班,并且对妈妈的指责非常反感,甚至表示“还不如去死”。这位妈妈的强势导致家庭变成了战场,男孩摆烂的根本原因是丧失了自主权,一切都由妈妈催促,导致孩子的主动性下降。心理学家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孩子们在玩科幻主题电脑游戏时,能够自由命名飞船和选择头像的一组学生比没有选择权的一组更投入、更开心。这说明,当孩子拥有选择权时,他们会……
2024-10-02357
在抖音上,一位妈妈含泪讲述了孩子得抑郁症的过程。从小她就为孩子操心,尽心尽力地规划学习和生活。孩子小时候成绩好、懂事,但到了初中,随着绘画、口才、奥数等课外活动的压力增大,孩子开始反抗她的管教,甚至出现了厌学症状。为什么父母用心培养孩子,孩子却越来越差?原因在于,父母离孩子太“近”了。许多父母喜欢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认为只有严格管理才能让孩子听话。然而,这种近距离的监督不仅消耗孩子的健康,还扼杀了他们的生命活力。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
2024-10-02284
前两天,一位妈妈在群里吐槽孩子放假只知道睡觉打游戏,写作业催十遍都不动。没收手机后,孩子顶嘴说“不让玩就不学习”,甚至一气之下躲到奶奶家不回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批评和打击,但这只会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并让孩子积累更多负能量。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的焦虑和抱怨会与孩子的情绪产生“共生”效应,即父母焦虑,孩子也焦虑;父母挖苦、讽刺孩子,孩子的负能量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无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父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父母只关心成绩,从不关心内心的想法;生活只有无尽的竞争……
2024-10-02273